唯愛與暖不可辜負

“十月一,送寒衣”。
又到一年寒衣節。
這是一個被世人遺忘,
卻又充滿溫暖的節日。

它,意味著寒冬的到來。古人們在這天不僅要祭奠祖先,為他們“送寒衣”。也要為親人們準備御寒衣物,或送上叮嚀和問候。用溫暖保護心中所愛,抵擋這世間的風霜嚴寒。


早在周朝時期,
農歷十月初一就是臘祭日,
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。
中國人對死亡諱莫如深,
但對亡者的思念,
卻跨越生死,綿綿無期。
這絲絲縷縷的懷念,
讓寒衣節始終有種溫情縈繞。

祭奠逝去的人是一種心靈的慰藉,關愛活著的至親則是實實在在的溫暖。
去年離別雁初歸,今夜裁縫螢已飛。
征客去來音信斷,不知何處寄寒衣。
——唐·張汯《相和歌辭·怨詩 》
唐朝時,因府兵制和戰爭頻發,許多男子不得不征戰邊疆。而他們的妻子為了趕在嚴冬之前將厚衣服及時送給征夫,每年秋天伊始,就忙著趕制衣服。所以長安城的月夜,總是回響著萬戶搗衣聲。


我父親也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的故事,那時的冬天很冷,家里又沒有暖氣,每當打起霜下起雪來,就只能靠著奶奶在寒衣節做的棉衣扛過。而且那件棉衣都不是全新的,是把之前的棉衣里的棉花彈一彈,曬一曬,又能護他度過一個冬天。
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,羽絨服和保暖棉衣隨處可以買到,但是他更懷念奶奶給他做的棉衣,總覺得只有穿上那樣的棉衣才更踏實。


♥木棉道為敬老院的老人和延川地區的困難群眾捐贈孝心棉衣♥
從古至今,親人或愛人之間的關心大抵如此,一件親手縫制的貼心衣物便抵得過無數關切的話語。

今天就是寒衣節了,曾經那個給你制寒衣的人或許已經兩鬢斑白,而你又成了那個為大家準備寒衣的人。有些情懷在我們心中延續千年,生生不息。

令人感嘆的是,前幾天,小區里的孩子們熱熱鬧鬧地過了萬圣節,而寒衣節這個節日卻鮮有人知。我們不排斥外來的文化,只是希望一些溫暖的傳統節日,可以得到傳承和珍惜。

對中國人來說,表達思念最深切的話不是“我想你”,而是“冬已至,天已涼,請君莫忘添衣裳,愿君安好且心暖。”
人生若寄,這世間,
唯有愛與溫暖不可辜負。

木棉美人:告訴你一個真正的大家閨秀
等你,在煙雨江南的墨色里
【木棉道】新年開工,許自己一季如畫春色
木棉東方:旗袍,女人最驚艷的夢
[木棉道·青年節]最美好的時光,最幸福的年華